我心向陽 | 林鋒同志鮮為人知的故事——舍不得買的菜
2023-07-05 09:31:12 來源:平潭網(wǎng) 作者:林小玉“我是小島人,對小島有感情,我愿意去東庠,為東庠的建設(shè)盡綿薄之力。”這是林鋒2008年調(diào)任東庠時的表態(tài)。這點綿薄之力一盡就是11年,而這11年正是他孩子學(xué)習(xí)成長最重要的歲月,他卻無法陪伴左右。
林鋒是籃球運動愛好者,閑時會帶著孩子打球,教的不僅是籃球,還有很多關(guān)于做人做事的道理。對于一周甚至數(shù)周才能見到父親一面的兒子而言,少有的親子時光是他童年最大的快樂。而今,籃球還在,父親卻不在了……
從流水碼頭坐船到東庠島僅20分鐘船程,兒子不理解,這點距離算遠(yuǎn)嗎?父親為什么周末不能回家?但林鋒用一雙破舊的運動鞋告訴孩子:他真的很忙。
到東庠任職后,林鋒每次回家與兒子交流的話題就成了“如何壯大海運業(yè)、發(fā)展旅游業(yè),幫助村民脫貧”。彼時還在讀小學(xué)的兒子并不懂,父親為什么總跟他聊這些。而林鋒只是笑著摸摸他的頭說,以后就懂了。后來東庠島真的火了,兒子對他肅然起敬,也終于明白了父親的那句“以后就懂了”。
在妻子的記憶中,逢年過節(jié),單位偶爾發(fā)些米油,丈夫總想著送給生活困難的人……有的人不太理解,林鋒為什么把群眾看得這么重?;蛟S,是因為有一段成長經(jīng)歷,讓他感同身受。
林鋒的父母都是農(nóng)民,一年也賺不到多少錢。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林鋒從小就格外懂事,放學(xué)到田里幫忙,暑假陪父母到市場賣貨。因家境貧困,林鋒在平潭一中讀書時,常常是白米飯兌開水,一份5毛錢的青菜也要下數(shù)次決心才舍得買。
據(jù)林鋒同事周小欽回憶,在東庠時,食堂伙食不好,遇上蒸包子、饅頭時,年輕人不愛吃,但林鋒從不抱怨:“小時候家里窮,讀書時曾一天只吃一個包子,肉包更是奢望,那會兒我就想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吃包子吃到飽?!?/p>
后來,林鋒到泉州讀書,可以說父母是砸鍋賣鐵才湊出了學(xué)費。生活費用完了,他從不與家里說,而是在沒課的時候,批發(fā)一些香蕉,走街串巷去叫賣。
了解林鋒的成長故事后,周小欽終于理解:基層群眾是林鋒最大的牽掛。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