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風吹長江澳
2024-05-06 09:24:58 來源:平潭網(wǎng)風吹長江澳
作者:陳有泉
冬日陽光燦爛。偷得半日清閑,帶上一壺開水,背上雙肩包,隨意踏上一輛到站的公交車,不問東南西北,由它帶著你閑逛。公交車穿過田野、村莊,一路向北。那就隨遇而安,到上攀村下車吧。
走在上攀村蜿蜒曲折的村道,兩邊是保存完好的歷史悠久的石頭厝建筑群。這些古色古香的石頭厝以青色、灰色為主色調(diào),構(gòu)造樸拙,色彩斑駁,像是用淡墨描繪出的畫卷,無聲講述著古村落的歷史滄桑。
然而,祖祖輩輩生活在長江澳邊的村民,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塊土地竟然蘊藏著七千年的人類活動歷史。走進上攀村的殼丘頭考古遺址公園,迎面而來的是入口處立著的南島語族人面圖騰木雕及沿道矗立的石像。頓時,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他們駕馭著一葉扁舟乘風破浪,他們來自何方?想去何處?為何又停下遷徙的腳步?在這片土地上刀耕火種,打獵捕魚,繁衍生息?;蛟S他們只是想在這里稍作休息,積蓄力量,又要踏上前程??吹较让袷褂眠^的石器、陶器等大量實物,它們默默地帶著你穿越時光長廊,去追尋先人的生活風貌。站在這里,似乎能感受到七千年的時光,就像上攀湖的湖水一樣在輕輕流動,恍惚感覺到古人的生活氣息依然彌漫在四周。遠古的生命,深埋在地下七千年的孤獨,竟然可以這么近,仿佛就在身邊……
走出遺址公園,徜徉在上攀湖畔的田野中,微風送來野花的芬芳和泥土的氣息。高高的田埂上長滿“觀真”,抽出長長的白色的穗子,遠遠望去煞是好看。暫時卸下重負的耕牛在悠閑地吃草。一群群小鳥起起落落,固執(zhí)地在草叢中尋尋覓覓自己的幸福。辛勤的農(nóng)民在剛收獲的土地上播種新的希望,他們置身于靜謐而充滿希望的鄉(xiāng)間田野,春播秋收,四時勞作,雖艱辛卻踏實。
我本來是沿著上攀湖東岸往北行走的,驀然回首卻發(fā)現(xiàn)一片廢棄樓群,雖然面積不大,但那幢二層樓在空曠的田園里依然顯眼。突然想起,這應該就是大哥平時心心念念的平原公社農(nóng)業(yè)中學的舊址了。找了個在田間耕種的農(nóng)民打聽,得到證實。走進舊址,只見操場雜草叢生,許多房屋都已垮塌,只留下斷壁殘瓦,連那口水井也被雜草掩埋。只有那幢兩層教學樓經(jīng)歷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依然矗立,樓頂上用水泥、紅磚砌成的三面紅旗和五角星圖形清晰可見。曾經(jīng)承載著年輕人芳華歲月的校園,如今卻湮滅、消散在歲月的煙火和荒草中。但大哥每每提起農(nóng)業(yè)中學時依然神采飛揚:清晨,迎著來自長江澳的第一縷陽光,在木麻黃樹下高聲朗讀;傍晚,披著最后一道霞光,扛著鋤頭、高舉領(lǐng)袖的畫像、排著整齊隊伍、高唱革命歌曲從田野走來……在大哥心里,農(nóng)業(yè)中學永遠都是青春的模樣!
告別了平原公社農(nóng)業(yè)中學的老房子,信步來到長江澳,不是旅游旺季也不是節(jié)假日的長江澳游人不多。好在長江澳景色不錯,有風車、有綠樹、有青草、有沙灘、有浪花……還有冬日午后暖暖的陽光,有她們相伴,也不寂寞。
冬季海邊的風還是讓人感到陣陣寒意。長江澳的風無論是徐徐而來,還是呼嘯而來,都是來自遠方,它們走過萬水千山,才來到你的身邊。它吹過你的發(fā)際,摸過你的額頭,在你耳邊或小聲呢喃或大聲呼喚,又義無反顧、匆匆忙忙地去往遠方,從不作停留。說不清來自遠方的風是過客,還是你才是過客。俯身從沙灘上捧起一把造型各異的精美貝殼,也不知道是因為海浪的雕刻,還是因為歲月的打磨,才讓它們變成這般美麗。
這時,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小姑娘出現(xiàn)在身后。孩子的童音,使我想起女兒小時候的模樣,仿佛只一轉(zhuǎn)身,時光就帶走了她一半的稚氣;又仿佛是一夜之間,她就掙脫了你的手,堅定地走向詩和遠方——年華的逃走就是這樣悄無聲息,就像是竊取我們懵懂的賊。此時沉醉在大海景色中的年輕媽媽就不要去想這些了!但總有一天或許你也喜歡獨自一人徘徊在無人的海邊……
此時,長江澳開始起風了,長江澳上空的云層也在翻滾,你的心是否也會隨之舞動?
(2024年4月25日,文章刊登于《平潭時報》)
長江澳
這里的風車錯落有致
在半空中盡情舞動
唯美浪漫
要說最吸引人的
那一定是
在這里觀一場日落盛宴
風車在夕陽的余暉中悠悠轉(zhuǎn)動
如同置身童話世界
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
依托
入選了“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
殼丘頭文化遺址聚落群而建
是一座致力于研究中國東南沿海史前文化的
考古研究基地
展廳內(nèi)整齊陳列著的文物
無聲訴說了南島語族的故事
青花瓷器、陶碗
......
發(fā)掘自“碗礁一號”的文物
整齊陳列其中
鮮活地展現(xiàn)了海上絲綢之路風貌
作者簡介
陳有泉,實驗區(qū)稅務局干部。一支筆,一把吉他,從年少一路相伴至今。
最熱評論